模刻
拼音mó kè
注音ㄇㄛˊ ㄎ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照原样摹写镌刻。 宋 苏轼 《答南华辩禅师书》之二:“《泉铭》模刻甚精。”《宋史·吕文仲传》:“一日,召於 崇政殿 ,读上草书经史故实数十轴,詔模刻于石。” 明 刘基 《题刘商观奕图》:“而其描写模刻,实俱妙絶。”
基本含义
- 模仿、模拟。
详细解释
- 模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模”指的是模仿、模拟,而“刻”则表示刻画、描绘。它的含义是指通过模仿或模拟来描绘出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使用场景
- 模刻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描写非常逼真、准确,仿佛真实的样子。它可以用来形容艺术作品、表演、研究成果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态度等方面。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演员的表演非常模刻,意思是他能够非常准确地模仿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故事起源
- 模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来形容人的书法非常准确地模仿前人的风格。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和人的行为上。
成语结构
- 模刻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的演技非常模刻,每一个角色都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来。2. 这幅画的细节处理非常模刻,让人感觉就像是真的一样。3. 这篇文章通过模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氛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模刻”与“模仿刻画”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联想到模具和刻画工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模刻相关的成语,如“模棱两可”、“模范”等,来丰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画画技巧非常模刻,每一幅画都像真的一样。2. 初中生:她的舞蹈动作非常模刻,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准确。3. 高中生:他的演讲非常模刻,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演讲的主题和情感。4. 大学生:这篇论文通过模刻的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