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翼
拼音zhèn yì
注音ㄓㄣ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鸩羽。比喻奸毒。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鴆翼竞扇,豺牙争礪。”
基本含义
- 比喻对人或事物进行伤害或破坏。
详细解释
- 鸩,古代一种有毒的鸟,翼指鸟的翅膀。成语“鸩翼”比喻以虚伪的关心或帮助为名,实际上对人或事物进行伤害或破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组织以表面上的关怀、帮助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伤害、破坏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策·赵策一》中的一则故事。赵国有一位名叫魏齐的大臣,他曾经表示愿意帮助赵国,但实际上却暗中破坏赵国的利益。后来,魏齐被人发现了他的真实意图,于是有人用“鸩翼”来形容他的伪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语+鸩翼
例句
- 1. 他表面上对我们很关心,实际上却是在鸩翼我们的计划。2. 这个组织打着帮助弱势群体的旗号,实际上是在鸩翼那些需要真正帮助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鸩翼”与“伪善”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一只毒鸟在伪装成善意的翅膀下实施破坏,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来拓宽对类似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表面上很友善,但实际上是在鸩翼我的游戏。2. 初中生:她给我买了一本书,但里面都是错的,明显是在鸩翼我的学习。3. 高中生:他们虚伪地表示要帮助我,却在背后鸩翼我的考试成绩。4. 大学生:这个公司打着帮助实习生的幌子,实际上是在鸩翼他们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