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臆
拼音fán yì
注音ㄈㄢˊ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俗人的胸臆。 明 顾梦游 《夜投祖堂勗公房》诗:“老僧具客主,入夜披虚襟,静论洗凡臆,陡作寒水淋。”
基本含义
- 对事物的判断或观点主观、随意,没有准确的根据。
详细解释
- 凡指一切,臆指主观臆断。凡臆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或观点主观、随意,没有准确的根据。这个成语强调了主观臆断的不可靠性和不可信性。
使用场景
- 凡臆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凭主观臆断轻率下结论,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判断。也可以用来自我警示,提醒自己要避免凭主观臆断做事。
故事起源
- 凡臆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郗超传》。郗超是东晋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处理案件时常凭主观臆断,没有根据,导致判决错误。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批评那些凭主观臆断做事的人,形成了成语凡臆。
成语结构
- 凡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从来不凭凡臆下结论,总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 别凭凡臆轻信别人的话,要多做调查研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凡臆的发音“fán yì”与“翻译”进行联想。凡臆的意思就是凭主观臆断,没有准确的根据,而翻译则是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准确的转述。通过将凡臆与翻译进行对比,可以更容易记住凡臆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凡夫俗子”、“凡事预则立”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凡臆的同学,他总是凭主观臆断别人,不公平。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避免凡臆,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3. 高中生:历史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凭凡臆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要避免凡臆,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