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徭
拼音zhēng yáo
注音ㄓㄥ 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征繇 ”。赋税与傜役。《后汉书·隗嚣传论》:“至使穷庙策,竭征徭,身殁众解然后定。”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六龙言旋,迺下詔復除征繇。” 元 汤式 《天净沙·小景》曲:“山翁一笑,胜桃源堪避征徭。”
徵徭:赋税和徭役。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基本含义
- 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人民财物。
详细解释
- 征徭是指国家或者统治者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人民的财物。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国家战争时期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财物的情况。它强调了国家权力对人民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战争、军事或者政治方面的情境。可以用来形容国家或者统治者对人民的征召、征收行为。
故事起源
- 征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国家需要大量的兵员和财物来支持战争,于是国家会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人民的财物。这样的行为往往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困扰,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征徭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战争时期,国家征徭了大量的壮丁。2. 统治者为了筹集战争经费,不得不征徭人民的财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征徭”与“征召”和“征收”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它们的意思都涉及到国家或者统治者对人民的强制性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征兵制度以及国家征收财物的方式和原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家征徭了很多人去打仗。2. 初中生:在战争时期,国家征徭了大量的壮丁和财物。3. 高中生:统治者为了筹集战争经费,不得不征徭人民的财物。4. 大学生及成年人:征徭是国家战争时期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财物的行为,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