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风之报
拼音fù fēng zhī bào
注音ㄈㄨˋ ㄈㄥ ㄓㄧ ㄅ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 武王 疾, 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 武王 死, 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 成王 怀疑 周公 。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復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嚮,世所同闻也。”
基本含义
- 指因为坏事得到好结果,好事得到坏结果,以报复之意。
详细解释
- 复风,风向相反;报,回报。复风之报形容坏事得到好结果,好事得到坏结果,以报复之意。这个成语表示一种因果循环的关系,也强调了报应的存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某人的恶行最终会有恶果,或者好人最终会得到好报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遭到不幸或好运的转变。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叫赵胜的人,他性格阴险狡诈,经常陷害别人。赵胜曾经偷走了韩国的一把宝剑,并且将宝剑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当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整个城市的风向都发生了逆转。第二天,人们发现赵胜的房间里躺着一把宝剑,原来是风将宝剑吹了出来。赵胜被宝剑的出现吓坏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恶行终究会有回报。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复风之报”来形容坏人最终会受到惩罚,好人最终会得到好报。
成语结构
- 复风之报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之+名词”。
例句
- 1. 他虽然暂时逃脱了惩罚,但我相信复风之报终将会到来。2. 你做了这么多坏事,要小心复风之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恶劣的天气中做坏事,然后突然风向发生了逆转,将他的恶行吹了出来。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复风之报”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来进一步了解因果关系和报应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欺负了我很多次,但我相信复风之报会来的。2. 初中生:做坏事的人最终会遭到复风之报。3. 高中生:我们不能总是期望别人为我们做好事,而不去做好事,因为复风之报是存在的。4. 大学生:不管是好是坏,我们的行为都会有复风之报,所以我们要懂得付出和回报。5. 成年人:不要总是想着报复别人,复风之报会自然而然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