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蒙鸿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nghóng

蒙鸿

拼音méng hóng

注音ㄇㄥˊ ㄏㄨ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迷迷糊糊的样子。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濛鴻:1.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 《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 许地山 《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
    (2).谓酒醉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基本含义

  • 形容深受欺骗、蒙蔽的状态。

详细解释

  • 蒙鸿源自《庄子·逍遥游》:“虽有悲夫,亦复何及!且夫蒙鸿者,吾未之闻也。”其中“蒙鸿”意为被愚弄、蒙蔽的人。成语“蒙鸿”多用来形容人被欺骗、被蒙蔽的状态,表示对事实真相缺乏了解和判断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被人欺骗、蒙蔽的情况,特别是在面对别人的谎言或欺诈行为时。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是成语“蒙鸿”的来源。这个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人被欺骗而无法分辨真相的情景,从而形成了成语“蒙鸿”。

成语结构

  • 成语“蒙鸿”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蒙”和“鸿”。

例句

  • 1. 他被那个骗子蒙鸿了,损失了很多钱。2. 这个广告太夸张了,不要被它蒙鸿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蒙鸿”。可以想象一个鸿雁飞过天空,而人们却被它所蒙蔽,无法辨别真相,从而形成了成语“蒙鸿”。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蒙混过关”、“蒙在鼓里”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游戏中被队友蒙鸿,输掉了比赛。2. 初中生:她被那个陌生人的谎言所蒙鸿,不知道真相是什么。3. 高中生: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让人民陷入了蒙鸿的状态,失去了对公正的信任。

拆字解意

蒙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