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衣疎食
拼音bì yī shū shí
注音ㄅㄧˋ ㄧ ㄕㄨ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谓生活清苦。《周书·柳虯传》:“弊衣疎食,未尝改操。”
基本含义
- 指生活贫困,衣食不足。
详细解释
- 弊衣指破旧的衣物,疎食指饮食不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生活贫困,衣食不足的困境。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描述生活困顿、贫穷的情况,也可以形容生活节俭、简朴。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七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襄公听说晋国有一位贤士名叫韩宣子,便派人去请他来齐国任职。韩宣子来到齐国后,襄公却发现他衣衫褴褛,饥饿不堪,便问他为何如此。韩宣子回答说:“我相信君王的德行,所以不远千里而来。但因为路途遥远,我已经用尽了所有的财产。”襄公深为感动,于是命人给他提供食物和衣物。这个故事中的“弊衣疎食”形象地描绘了韩宣子的生活状态,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贫穷的生活。
成语结构
- 弊衣和疎食分别表示衣物破旧和饮食不足。
例句
- 1. 他家境贫寒,常年过着弊衣疎食的日子。2. 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从不抱怨自己的弊衣疎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手里拿着一碗稀饭,形象地表达了生活贫困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贫困生活,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和奋斗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说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过弊衣疎食的日子。2. 初中生:他从小就生活在弊衣疎食的环境中,但他一直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3. 高中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不因为弊衣疎食而放弃追求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