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黍擘豚
拼音fán shǔ bò tún
注音ㄈㄢˊ ㄕㄨˇ ㄅㄛˋ ㄊ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燔黍捭豚 ”。
基本含义
- 燔黍,燃烧黍稷,黍稷是古代的粮食作物;擘豚,剖开猪肉。形容大肆烧杀,残忍暴虐。
详细解释
- 燔黍擘豚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残忍暴虐,犹如烧杀黍稷和剖开猪肉一样无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文言文、古代小说和历史故事中,用来描述那些残忍暴虐的人或行为。
故事起源
- 燔黍擘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个暴君,他残忍无情,专横跋扈。一天,他下令烧毁了整个农田,将黍稷烧成灰烬,还将猪剖开。这样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反抗,最终暴君被推翻。
成语结构
- 燔黍擘豚是由两个动词性成语组成的,并列结构,形容词性成语放在前面,后面跟着名词性成语。
例句
- 1. 这个暴君燔黍擘豚,残忍至极。2. 他的行为犹如燔黍擘豚,令人发指。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燔黍擘豚的意思联想成“烧杀黍稷和剖开猪肉”,这样可以更容易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说古代有一个暴君,他燔黍擘豚,好残忍啊!2. 初中生:老师讲了一个关于燔黍擘豚的故事,我觉得暴君真是太可怕了。
3. 高中生
- 历史课上学到了燔黍擘豚这个成语,形容那个暴君的行为真是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