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之门外
拼音jù zhī mén wài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ù zhī mén wài ㄐㄨˋ ㄓㄧ ㄇㄣˊ ㄨㄞˋ
拒之门外
◎ 拒之门外 jùzhī-ménwài
[shut the door against sb.] 关门不让 [某人] 进,比喻排斥…参加或排除在考虑之外
基本含义
- 拒绝,不接受
详细解释
- 拒之门外是指把人或事物拒绝在门外,不予接纳或接受。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坚决不予理睬或拒绝。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的要求、请求、劝告等坚决不予接受或拒绝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对某种事物的排斥或无法参与。
故事起源
- 拒之门外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三十年》。当时,楚国的大夫屈瑕因犯法被放逐,他希望能够回到楚国,但楚襄王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将他拒之门外。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拒绝、不接受的象征。
成语结构
- 拒之门外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拒,之,门,外。
例句
- 1. 他向公司请假,但被领导拒之门外。2. 尽管我请求了很多次,他仍然将我拒之门外。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站在门外被拒绝的场景,或者将“拒”字和“门外”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拒绝、不接受相关的成语,如“闭门羹”、“关门大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想参加我们的俱乐部,但我们拒之门外。2. 初中生:我请求老师给我一个机会,但被老师拒之门外。3. 高中生:我申请了很多大学,但有几所大学将我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