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弋绨在词典中的解释

弋绨

拼音yì tí

注音ㄧˋ ㄊ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 黓 ”。《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所幸 慎夫人 ,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颜师古 注:“弋,黑色也。綈,厚繒。”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夫废肉刑害於义,损之可也;衣弋綈伤乎礼,中焉可也。” 唐 刘禹锡 《贺赦表》:“菲食遵 夏禹 之规,弋綈法 汉文 之俭。”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才出众,品德高尚,非常优秀。

详细解释

  • 弋绨是由“弋”和“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弋”是指射箭,意味着射中目标;“绨”是指细麻布,引申为细腻、精美的衣物。弋绨合在一起,表示箭射中了细腻、精美的衣物,比喻人才出众,品德高尚,非常优秀。

使用场景

  • 弋绨一词多用于赞美人才出众的场合,可用来形容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如学术界、艺术界、体育界等。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组织中的精英成员。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官员名叫弋阳,他的儿子名叫绨。绨年幼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品德,深受大家的赞赏。后来,绨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官员,被人们称为“弋绨”。这个故事成为了“弋绨”一词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被誉为弋绨之才,深受同行的尊敬。2. 她的优秀表现让她成为了公司的弋绨,备受领导的赏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弋绨”联想为一支射中了精美衣物的箭,形象地表示出人才出众、非常优秀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弋绨,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出众,被老师称为弋绨之才。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强,是我们班级的弋绨。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成为了学校的弋绨。5. 成人:他在职场上表现出色,被公司看作是弋绨,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拆字解意

弋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