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干侯在词典中的解释
gànhòu

干侯

拼音gàn hòu

注音ㄍㄢˋ ㄏ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豻皮装饰的箭靶。干,通“ 豻 ”。 汉 贾谊 《新书·礼》:“岁凶穀不登,臺扉不涂,榭彻干侯,马不食穀,驰道不除。” 清 黄宗羲 《答万充宗杂问》:“按干侯之制,中方十尺,鵠方三尺三寸三分强。”

基本含义

  • 指在某个职位上没有实质性权力,只是名义上的职位。

详细解释

  • 干侯一词源于古代官职制度中的“行侯”,行侯是指没有实际封地,只有封号的爵位。后来,这个词引申为指某个职位上没有实质性权力,只是名义上的职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一个职位上虽然有头衔,但实际上没有实权,只是摆设或者形式上的存在。

故事起源

  • 干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宋书·文帝本纪》中,用来形容官员的虚职。在古代官职制度中,有很多虚职,如行侯、行王等,这些官员没有实际权力,只有名义上的封号。因此,干侯这个词就用来形容一个职位上没有实质性权力的人。

成语结构

  • 干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主任只是个干侯,真正的决策权都在其他人手里。2. 虽然他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但实际上只是个干侯,没有什么实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干”字与“无”字相连,形成“无干”的记忆联想,表达没有实质性权力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职制度,以及其中一些虚职的名称和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班上的班长只是个干侯,没有实际管理权。2. 初中生:虽然他是学生会主席,但只是个干侯,真正的决策权在老师手里。3. 高中生:学校的校长只是个干侯,真正的权力都在教育局的领导手里。4. 大学生:学生会主席只是个干侯,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5. 成年人:这个部门的经理只是个干侯,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

拆字解意

干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