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公子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gōng

三公子

拼音sān gōng zǐ

注音ㄙㄢ ㄍㄨㄙ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春秋 晋献公 之三子: 申生 、 重耳 、 夷吾 。《左传·僖公九年》:“九月, 晋献公 卒, 里克 、 平郑 欲纳 文公 ,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杜预 注:“三公子: 申生 、 重耳 、 夷吾 。”

基本含义

  • 三公子是指古代贵族家庭中的三个公子,也泛指家族中的年轻一代。

详细解释

  • 三公子一词源于古代贵族家庭中的三个公子,通常是家族中排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儿子。这些公子通常接受良好的教育,享有高贵的地位,但也常常被视为无所事事、浪费光阴的人。因此,三公子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生活优裕、无所事事、缺乏责任感的年轻人。

使用场景

  • 三公子一词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富裕家庭中的年轻人,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但缺乏实际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讽刺那些依赖家族背景而不努力奋斗的人。

故事起源

  • 三公子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古代贵族家庭中,排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儿子通常没有继承家族产业的机会,因此他们的教育和成长往往受到限制。这些年轻人常常过着奢侈的生活,没有实际的职责和责任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三公子。

成语结构

  • 三公子是由“三”和“公子”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家族中排行第三的儿子,“公子”表示贵族家庭中的年轻男子。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典型的三公子。2. 那个家族的三公子只知道享乐,从来没有为家族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个“公子”与三个数字“三”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三公子形象地想象成一个年轻人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只知道享乐,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家族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个大官,他是个三公子,每天都有很多玩具。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家里很有钱,但他却像个三公子一样,整天无所事事。3. 高中生:他虽然是个三公子,但他很努力学习,不依靠家庭背景,靠自己的才能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