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裔
拼音niè yì
注音ㄋㄧㄝ 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孼裔”。犹言后代。 清 龚自珍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回部多古民,丛丛蝨蝨, 汉 世三十六城之孼裔,尚有存者。”
基本含义
- 指恶劣的后代或罪孽深重的子女。
详细解释
- 孽裔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后代具有恶劣或罪孽深重的特点。这个成语源自佛教的概念,孽意指因为过去的恶行而产生的恶果,裔则指后代。因此,孽裔意味着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后代因为祖辈的罪孽而具有不好的品质或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后代具有不良特质或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孝顺、犯罪或道德败坏的人。
故事起源
- 孽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杨文公全集》中,原文是“孽裔乃自兹立”。故事的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由于佛教的影响,孽裔这个概念逐渐进入了汉语,并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恶劣后代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孽裔由两个字组成,孽和裔。孽表示罪孽,裔表示后代。
例句
- 1. 他是一个孽裔,不仅不孝顺父母,还经常偷盗。2. 这个家族的孽裔罪孽深重,几代人都是罪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孽裔记忆成“恶劣的后代”的意思。可以联想到这个成语的贬义含义,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罪孽深重”、“不孝顺”等,来拓展对孽裔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孽裔,经常欺负同学。初中生:这个家族的孽裔几代都是罪犯。高中生:他是一个孽裔,不仅不孝顺父母,还经常偷盗。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孽裔在社会上声名狼藉,被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