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哄
拼音cuō hǒng
注音ㄘㄨㄛ ㄏㄨ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哄骗;怂恿。《西游记》第三十回:“﹝那怪﹞遂与他挽了青丝,扶上寳髻,软款温柔,怡颜悦色,撮哄着他进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报人的只是乱嘈,牢中人从旁撮哄,把一个牢里闹做了一片。”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争先恐后地围着某人或某事物喧哗、叫嚷。
详细解释
- 撮哄是一个动词,形容人们为了争抢某人或某事物而喧嚷、争吵的场景。它表示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兴趣、崇拜或追捧的热情和激动。
使用场景
- 撮哄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对名人、明星、重要人物或珍贵物品的追捧和热情。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围观、观看一些引人注目的事物,例如街头表演、比赛等。
故事起源
- 撮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据说,当时王莽篡位称帝,人们纷纷前去朝拜他,争相围观。这个场景非常喧闹,人们争先恐后地喊叫、叫嚷,就像一团混乱的声音。从此以后,撮哄就被用来形容人们争相围观、叫嚷的情景。
成语结构
- 撮哄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撮”表示争抢,抢夺的意思,“哄”表示喧哗、叫嚷的意思。
例句
- 1. 人们为了看到明星的真面目,争相撮哄在舞台前。2. 学校门口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引来了许多学生撮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人群中争抢某人或某物,大家争先恐后地喧哗、叫嚷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撮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成语词典,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幼儿园学生:小朋友们为了争抢糖果,争先恐后地撮哄在一起。小学生:同学们听说有明星来学校参观,都纷纷撮哄到操场上等待。初中生:同学们为了看到比赛的冠军,争相撮哄在赛场边观看。高中生:一位名人来到学校,学生们纷纷撮哄围观,希望能近距离接触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