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弛
拼音nuò chí
注音ㄋㄨㄛˋ ㄔ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软弱懈怠。《新唐书·关播董晋等传赞》:“ 晋 懦弛苟安, 滋 欲以恩信倾贼,迂暗之人,乌可语功名会哉!”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人心日柔,士气日惰,人才日弱,举为懦弛之行以相与奉繁密之法。”
基本含义
- 指人性格懦弱、软弱无能。
详细解释
- 懦弛是由形容词“懦弱”和动词“松弛”组合而成的成语。形容一个人性格胆怯、软弱无能,缺乏勇气和坚持的精神。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表现出软弱无能、缺乏勇气和坚持的态度。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懦弱退缩。
故事起源
- 成语懦弛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杨阜传》。杨阜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臣,他在面对权臣曹操时表现得懦弱无能,缺乏勇气和坚持的精神。因此,人们用“懦弛”来形容杨阜的性格。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在关键时刻总是懦弛不前,缺乏勇气和决断力。2. 这个队员太懦弛了,总是逃避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懦弛”的发音和“软弱无能”的含义,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比如可以想象一个人软弱无力地倒下,表示他懦弱无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懦夫”、“软弱无能”等,以扩展对懦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面对恶霸时表现得懦弱无能,不敢反抗。2. 初中生:我不想成为一个懦弛的人,我要勇敢地面对困难。3. 高中生:她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得懦弛,缺乏自信和决心。4. 大学生:他虽然在学术上很有才华,但在面对挑战时却表现出懦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