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魏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wèi

三魏

拼音sān wèi

注音ㄙㄢ 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 明 魏允贞 及其弟 允中 、 允孚 并负时名,人称 南乐 三 魏 。 清 姚之 《元明事类抄》卷十四引《明史稿》:“ 魏允贞 官兵部侍郎,弟 允中 、 允孚 俱为部郎,名著一时。 刘廷兰 与弟 廷蕙 、 廷芥 亦皆举进士,有名,世所称 南乐 三 魏 , 漳浦 三 刘 者也。”
    (2). 清 魏禧 与兄 际瑞 、弟 礼 皆有文名,时称 宁都 三 魏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征聘不至》:“唯 魏 ( 魏禧 )以古文擅名,其兄 际瑞 、弟 礼 ,皆有诗名,时号 寧都 三 魏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表示对于学业的不成功或不幸。

详细解释

  • 三魏源自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魏指的是魏国,这里代指科举考试。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对于每个读书人来说,中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就被称之为三魏,表示对于学业的不成功或不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业或事业上一次次失败或不如意的情况。可以用来安慰和劝勉那些在学业或事业上遇到挫折的人。

故事起源

  • 三魏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考试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如果一个人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就被称之为三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大臣,他曾经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因而被人称之为三魏。后来,人们将这个经历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业或事业上一次次失败或不如意。

成语结构

  • 三魏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太复杂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一直努力学习,可惜却三魏不中。2. 他在事业上遇到了很多挫折,真是三魏之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三魏这个成语:1. 将三个“魏”字联想成三次科举考试,表示连续三次没有中举。2. 可以用“三”来表示连续三次,而“魏”则代表科举考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连续三次参加数学竞赛都没有获奖,真是三魏之人。2. 初中生:虽然他努力学习,但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真是三魏不中。3. 高中生:他连续三次参加高考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可惜他成了三魏之人。4. 大学生:他连续三次申请奖学金都没有成功,他真是三魏不中啊!

拆字解意

三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