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骨
拼音shí gǔ
注音ㄕㄧ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收拾遗骨改葬。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輟鑊歛火,吹魂拾骨。”《隋书·地理志下》:“始死,即出尸於中庭,不留室内。敛毕,送至山中,以十三年为限。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
基本含义
- 拾取骨头。比喻善于利用废弃物或他人不要的东西。
详细解释
- 拾骨是由动词“拾”和名词“骨”组成的成语。拾指的是捡起、捡拾,骨指的是动物的骨头。拾骨的基本含义是捡拾骨头,但在引申意义上,它指的是善于利用废弃物或他人不要的东西。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忽视的资源的能力。
使用场景
- 拾骨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不要的东西,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善于利用废弃物或他人不要的东西,使之产生价值。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个人是一个拾骨的能手,意思是他能够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忽视的资源,从中获得利益。
故事起源
- 关于拾骨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在那个时候,人们经常会捡拾农田中的骨头,用来制作工具或养鸡喂猪。由于资源匮乏,人们必须善于利用废弃物,这就培养了拾骨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拾骨逐渐成为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不要的东西。
成语结构
- 拾骨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拾”和“骨”。
例句
- 1. 他是一个拾骨的能手,总能从废弃物中找到有用的东西。2.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拾骨能力,他们善于利用他人不要的资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拾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废弃的地方拾取骨头,表示他善于利用他人不要的东西。这样的形象比较鲜明,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拾骨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拾人牙慧”、“拾金不昧”等。这些成语都和拾取或利用资源有关,可以帮助你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拾骨的能手,我总能从垃圾堆中找到好玩的玩具。2. 初中生:他是一个拾骨的能手,他总能从旧书里找到有趣的故事。3. 高中生:她是一个拾骨的能手,她总能从废弃的设备中找到有用的零件。4. 大学生:他是一个拾骨的能手,他总能从他人不要的项目中找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