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太师在词典中的解释
tàishī

太师

拼音tài shī

注音ㄊㄞˋ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 太师 tàishī
    [Grand Tutor] 官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英文翻译

  • 1.a surname

详细解释

  • (1).古三公之最尊者。 周 置,为辅弼国君之官。《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孔 传:“师,天子所师法。” 秦 废。 汉 复置。后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 太傅 ”、“ 太保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孔 传:“师,天子所师法。”
    (2).古代乐官之长。《国语·鲁语下》:“昔 正考父 校 商 之名颂十二篇於 周 太师。” 韦昭 注:“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荀子·乐论》:“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汉 班固 《东都赋》:“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君瑞 敬身,太师忙答。”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太师一一问根芽,小生也曾得志贯京华。”
    (4).复姓。 周 有 太师疵 。见《史记·周世家》。

基本含义

  • 指宰相、大臣,也用来指代有才能、有经验的人。

详细解释

  • 太师是古代官职名,指的是宰相、大臣,是国家最高行政官员。在现代汉语中,太师一词也可以用来形容有才能、有经验的人,表示对其崇敬和推崇。

使用场景

  • 太师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者口语中,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经验和才能。

故事起源

  • 太师一词最早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太师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因此,太师这个职位代表着权力和智慧,后来也被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

成语结构

  • 太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在这个领域可谓是太师级别的人物。2. 这位科学家被誉为现代科技的太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太师联想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智慧的人,像是古代的宰相一样。可以将太师这个词与宰相、大臣等相关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制和历史,了解太师在官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宰相和大臣的职责和责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太师是古代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2. 初中生: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太师级别的教育家。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在研究领域可谓是太师级别的人物。4. 大学生:他在商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堪称太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