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攘外在词典中的解释
rǎngwài

攘外

拼音rǎng wài

注音ㄖㄤˇ ㄨ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排除外患。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闻帝王之治,攘外必先安内。”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一:“阴谋图一逞,攘外计何愚。” 郑振铎 《集外·漩涡》:“ 中国 的内乱全都是帝国主义者们在作祟,在暗地里指挥着。所以要安内必须先攘外。”

反义词

  • 安内

英文翻译

  • 1.resist foreign aggresion

基本含义

  • 指抵御外敌,保卫国家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攘外是由“攘”和“外”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攘的意思是抵御,排除,消除;外的意思是指外来的,外部的。攘外的意思就是指抵御外敌,保卫国家。

使用场景

  • 攘外常常用来形容国家采取措施抵御外来敌人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抵御外部压力或攻击,保护自己的利益。

故事起源

  • 攘外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攘外而安内”。这句话是说齐国的襄公在位时,他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抵御外来的敌人,保护国家的安全。

成语结构

  • 攘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攘是动词,外是宾语。

例句

  • 1. 我们要团结一致,攘外必须先安内。2. 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有效地攘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攘外记忆为“抵御外敌”,并通过与保护国家安全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保卫国家、抵御外敌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国家安全意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团结一致,攘外保家园。2. 初中生: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有效地攘外,保卫国家。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了攘外而奋斗,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