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襟
拼音tí jīn
注音ㄊㄧˊ ㄐㄧㄣ
繁体
基本解释
抒写胸怀。 唐 温庭筠 、 段成式 , 余知古 常题诗唱和,有《汉上题襟集》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四》、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段成式》。后遂以“题襟”谓诗文唱和抒怀。 清 钱谦益 《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二:“肝肠迸裂题襟友,血泪模糊织锦妻。” 清 曹寅 《程霱堂至诗以慰之》:“暂止题襟泪,江乡近若何。”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既而用宏於题襟,途广於赠答,语妙书工,旁开藻饰,鐫崖鋟木,涣衍寰区,巨可及於江山,琐亦周於厠溷。”
基本含义
- 指心境高远,胸怀宽广,不受琐碎事物的束缚。
详细解释
- 题襟源自《礼记·曲礼上》:“故君子题襟,人无不知也。”题襟指的是衣襟,引申为心境。成语题襟表示心境高远,胸怀宽广,不受琐碎事物的束缚。
使用场景
- 题襟多用于描述人的心境或胸怀宽广、超脱尘世的境界。可以用来形容有远大抱负、胸怀宽广的人,也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思想境界高尚,不受琐碎事物干扰。
故事起源
- 成语题襟出自《礼记·曲礼上》的一句话:“故君子题襟,人无不知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的心情、志向高远,人人都能知道。后来,题襟就用来形容人的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题”和“襟”。
例句
- 1. 他的胸怀宽广,题襟之人。2.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着题襟之气,让人感受到了他的高尚情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题襟理解为“思考问题的心境”,题襟的发音也与“提醒”类似。可以通过这些关联来记忆成语的含义和发音。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胸怀坦荡”、“志存高远”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有题襟,不要总是纠结于小事情。2. 初中生:他的心境非常高远,是一个有题襟的人。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保持题襟,不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题襟,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