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责
拼音xuán zé
注音ㄒㄨㄢˊ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拖欠的租税。责,“ 债 ”的本字。《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以冬春亢旱,请蠲悬责,賑贫乏。”
基本含义
- 指责任或罪过悬而未决,尚未确定或解决。
详细解释
- 悬责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悬”意为悬挂、悬而未决,第二个字“责”意为责任、罪过。悬责表示责任或罪过未被追究或解决,尚未确定下来。
使用场景
- 悬责常用于描述责任未能明确或罪过未能追究的情况。可以用来指责某人没有承担责任或是对某个事件的处理不力。
故事起源
- 悬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斥贼悬责。”意为将贼人的罪责悬而不决。后来逐渐引申为责任或罪过未能确定。
成语结构
- 悬责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这起事故责任尚未查明,目前还是悬责状态。2. 他对这个问题负有悬责,不能推卸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悬责想象成一个人悬在高处,无法确定下来,表示责任未被追究或解决。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推卸责任”、“担当责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不小心打翻了花瓶,老师问他是不是故意的,小明说:“我不是故意的,这是个悬责!”2. 小学生:小红偷偷吃了同桌的零食,被同桌发现了,同桌生气地说:“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悬责!”3. 初中生:小杰和小明一起破坏了邻居家的花盆,警察找到他们时,他们互相推卸责任,说:“这是个悬责,我们都没有动手!”4. 高中生:小玲是班长,但她对班级的管理不力,老师批评她说:“你是班长,应该对班级的事情负责,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悬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