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卑促在词典中的解释
bēi

卑促

拼音bēi cù

注音ㄅㄟ ㄘ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低沉短促。 明 宋濂 《<林伯恭诗集>序》:“ 永嘉 旧传四灵诗,识趣凡近,而音调卑促,近代或以为清新者,竞摹倣之。”

基本含义

  • 形容态度谦卑、言行谨慎。

详细解释

  • 卑促是由形容词“卑”和动词“促”组成的成语。卑指低下、谦虚,促指迅速、谨慎。卑促表示一个人的态度谦虚,言行谨慎,不敢放肆或傲慢。

使用场景

  • 卑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表现出的谦虚和谨慎。比如在与上级交流、面对长辈、处理重要事务时,我们应该保持卑促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公子纠意欲谋反,他的臣子魏舒得知后,立即上书齐国君主,劝谏他放弃谋反。魏舒的上书极其谦卑,他说自己“卑而促进”,意思是自己地位低微,但却迅速进谏。后来,人们就用“卑促”来形容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在公司的聚会上一直保持卑促的态度,没有过多发言。2. 她在面对困难时,总是能保持卑促的心态,不轻言放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卑促”两个字分别与“谦虚”和“谨慎”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卑促的意思就是在态度上表现出谦虚和谨慎。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卑促相关的成语,如“卑礼待人”、“卑躬屈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他并没有骄傲,而是保持了卑促的态度。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没有生气,而是卑促地接受教训。3. 高中生:在面试时,她表现得很卑促,虚心听取了面试官的建议。4. 大学生:他在实习期间一直保持卑促的态度,虚心向前辈学习。

拆字解意

卑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