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士
拼音zhì shì
注音ㄓㄧ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不学之士。《逸周书·五权》:“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质士,无远齐。” 朱右曾 校释:“质士,不学之士,举而任之也。”
基本含义
- 指品质高尚、忠诚正直的人。
详细解释
- 质士由“质”和“士”两个字组成,其中,“质”指品质高尚、正直,表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士”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示一个人的知识和素养。质士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为人忠诚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修养。
使用场景
- 质士一词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忠诚正直。可以用来形容有道德操守、有教养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在社交场合、学校、工作等环境中,可以用质士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和尊重。
故事起源
- 质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刑法志》中,原文是“质士无故,非刑不治,治之则无故矣。”意思是说,对于品质高尚、正直的人,即使没有犯罪行为,也应该加以治理,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他们犯罪。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赞美一个人品质高尚、忠诚正直的意思。
成语结构
- 质士是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质士,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一位真正的质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质士这个成语。可以将“质”字想象成一颗闪亮的宝石,代表高尚的品质;而“士”字则可以联想成一个身着华丽衣袍、文质彬彬的士人。通过联想这两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质士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质、忠诚、正直相关的成语,如忠诚正直的“忠厚老实”、“忠诚不二”等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丰富对于高尚品质的描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质士,从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这位老师非常质士,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公正。3. 高中生:他是一个真正的质士,为人正直,不畏权势。4. 大学生:这位教授是一位质士,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也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