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阅旬在词典中的解释
yuèxún

阅旬

拼音yuè xún

注音ㄩㄝˋ ㄒㄩ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经过一旬;足一旬。《新唐书·张嘉贞传》:“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 嘉贞 为详处,不閲旬,廷无稽牒。”《新唐书·论惟贞传》:“ 肃宗 在 灵武 ,以卫尉少卿募兵 绥 银 ,閲旬,众数万。”

基本含义

  • 指阅读、研究事物的时间超过了十天,形容学问深厚、才思敏捷。

详细解释

  • 阅旬源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余读书于有志者,须且尽意气力,不得已而疑,阅旬而后能决。”意为读书的人要尽力去思考,不得不怀疑,经过十天的时间才能做出决断。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指阅读研究事物的时间超过十天,以表达学问深厚、才思敏捷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问渊博、才思敏捷的人,也可用来称赞某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工作。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学者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别号。他在自序中提到了“阅旬”这个成语,强调了读书人要经过十天的时间来思考和决断,才能有深入的学问。

成语结构

  • 阅旬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阅”和名词“旬”组成。其中,“阅”表示阅读、研究,而“旬”表示十天的时间。

例句

  • 1. 他的学问很高深,可以说是阅旬之人。2. 这位科学家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真是阅旬之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阅旬”拆分成“阅”和“旬”两个部分来记忆。阅读事物的时间超过了十天,表示学问深厚、才思敏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太史公的历史著作《史记》,以及其他有关历史学家和历史研究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学术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个阅旬之人,他每天都会带我去图书馆看书。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阅旬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这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是我们学校的阅旬之人。4. 大学生: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阅旬之才,希望能在我的领域有所建树。

拆字解意

阅旬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