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畏
拼音dàn wèi
注音ㄉㄢˋ 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畏惧。《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濞 ﹞闻 胶西王 勇,好气,喜兵,诸 齐 皆惮畏,於是乃使中大夫 应高 誂 胶西王 。”《后汉书·度尚传》:“ 尚 后为 辽东 太守,数月, 鲜卑 率兵攻 尚 ,与战,破之,戎狄惮畏。”
基本含义
- 惧怕、害怕
详细解释
- 惮畏是由“惮”和“畏”两个词组成的,意为害怕或畏惧某种事物或情况。它强调对某种事物的畏惧心理,通常表示人们对于困难、危险或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
使用场景
- 惮畏常用于描述人们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心理状态,也可用于形容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情况的害怕或担心。
故事起源
- 惮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庄子·逍遥游》中。故事讲述了庄子与他的朋友在山林间漫步时,看到了一只大蛇。庄子的朋友因为害怕蛇而躲在树上,而庄子则平静地走过去。庄子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害怕蛇,庄子回答说:“我不害怕蛇,是因为我没有惮畏之心。”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于困难和危险的胆识和豁达态度。
成语结构
- 惮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惮”和动宾短语“畏”组成。
例句
- 1. 他惮畏未知的事物,所以不敢尝试新的挑战。2. 她对于高空作业感到惮畏,所以不敢爬上高楼。3. 学生们惮畏考试,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惮畏”与害怕或担心的情绪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可以将“惮畏”想象成一个人害怕地躲在树上,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有关“惮畏”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了解不同作者对于这个成语的运用和解释。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惮畏黑暗,所以晚上睡觉时总是开着灯。2. 初中生:他惮畏老师批评,所以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3. 高中生:我惮畏未来的竞争,所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4. 大学生:他们惮畏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所以积极参加实习和就业培训。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惮畏”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