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以为是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ishì

自以为是

拼音zì yǐ wéi sh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ì yǐ wéi shì ㄗㄧˋ ㄧˇ ㄨㄟˊ ㄕㄧˋ

    自以为是(自以爲是) 

    ◎ 自以为是 zìyǐwéishì

    [consider oneself correct;regard oneself as infallible;be opinionate] 自己认为很对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基本含义

  • 自己认为是对的,固执己见

详细解释

  • 自以为是是指一个人过分自信,自己认为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正确的,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批评。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困境和错误的决策。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自负、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人,也可用于形容自大、自信过度的人。

故事起源

  • 自以为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下》篇。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诫学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教导,不要固执己见。

成语结构

  • 自以为是的结构为:“自己认为”+“是”。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是,不管别人怎么劝告他都不听。2. 这个领导太自以为是了,从不考虑团队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自己在一个小岛上,认为自己是岛上的王者,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自以为是相关的成语,如自负、固执己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自以为是,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小组合作时总是自以为是,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建议。3. 高中生: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自以为是的人很难合作,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