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芦簰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i

芦簰

拼音lú pái

注音ㄌㄨˊ ㄆ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芦苇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且芦簰荻筏,竟浦浮江。”一本作“ 芦牌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糊涂、不明事理。

详细解释

  • 芦簰,是由“芦”和“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芦是芦苇的意思,簰是竹筐的意思。芦簰原指芦苇编制的竹筐,因为芦苇软弱无力,所以芦簰也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糊涂、不明事理。

使用场景

  • 芦簰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不合理、不明事理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经思考、不合情理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篇·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儿做了一个芦簰,结果因为芦簰软弱无力,无法承受重物,最终鸟儿被捕获。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人的言行举止糊涂、不明事理。

成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芦簰,完全不合常理。2. 她的决定太芦簰了,完全不考虑后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芦苇编制的竹筐形象化,想象一个软弱无力、不合理的竹筐,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糊涂、不明事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寓言故事和成语,加深对芦簰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答案太芦簰了,完全不对。2. 初中生:她的解释完全是芦簰,没有任何道理。3. 高中生:他的观点太芦簰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拆字解意

芦簰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