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失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īkǒu

失口

拼音shī kǒu

注音ㄕㄧ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失言。多用于口语。
    [构成]
    动宾式:失|口
    [例句]
    他失口否认了这件事。(作状语)
    [同义]
    失言、失嘴

近义词

  • 讲错、失言、走嘴

英文翻译

  • 1.a slip of the tongue

详细解释

  • ◎ 失口 shīkǒu
    [a slip of the tongue] 未经考虑脱口而出
    失口乱言
    (1).谓言语容仪不戒慎。《礼记·表记》:“君子不失口於人。” 郑玄 注:“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 孔颖达 疏:“不失口於人者,口容须安止,不失此口之容仪,而作諂私曲媚於众人也。”
    (2).泛指脱口而出。《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看了,喫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沉从文 《贵生》:“ 毛伙 忍不住忽然失口说:‘ 贵生 , 金凤 快要坐花轿了。’”

基本含义

  • 不慎说出不应该说的话

详细解释

  • 失口指的是不经意间说出了不应该说的话,通常是由于情绪激动、口无遮拦或者失言而造成的。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时需要谨慎,因为一旦失口,可能会导致尴尬、误会或者不良后果。

使用场景

  • 失口常用于形容在重要场合或者重要时刻不慎说出不该说的话,例如在会议上失言导致误解,或者在与亲友交流时不慎说出伤人的话。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言行上要慎重,避免因失言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官员在朝廷上发言时,因为口无遮拦而说出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导致了不良后果。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便用“失口”这个成语来形容不慎说出不该说的话。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失”和“口”。

例句

  • 1. 他在采访中失口说出了公司的机密,引起了巨大的争议。2. 她在生气的时候总是失口,很容易伤到别人的感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重要场合不慎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导致尴尬和后悔的情景,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语相关的成语,例如“言不由衷”、“言而无信”等。这些成语都与谨言慎行、言行一致等相关,可以帮助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失口说了一句坏话,让同学们都生气了。2. 初中生:他在考试时失口说出了答案,结果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她在演讲比赛中失口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赢得了观众的掌声。4. 大学生:我在面试时失口说出了对公司的不满,结果没能得到这份工作。5. 成年人:他在争吵时不慎失口,伤到了对方的感情。

拆字解意

失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