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阳刻在词典中的解释
yáng

阳刻

拼音yáng kè

注音ㄧㄤˊ ㄎ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浮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在这些石刻画像里, 孝堂山 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 武梁祠 的画像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参见“ 阳文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性格刚强坚定,不屈不挠。

详细解释

  • 阳刻一词源自于《左传·襄公十年》:“君子阳刻,小人温良。”其中的“阳刻”指的是君子的性格特点,形容他们的性格坚强,不易动摇。这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坚定,不屈不挠,不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立场。

使用场景

  • 阳刻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可以用来赞美有坚定意志和勇气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特点,如阳刻的信念、阳刻的意志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的这句话是描述襄公十年的事件,表达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成语结构

  • 成语“阳刻”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阳”表示坚强、阳刚,而“刻”表示刻苦、刚强。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阳刻的性格。2. 她的信念非常阳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阳刻的发音与“阳光刻痕”进行联想,阳光代表阳刚、坚定,而刻痕则表示坚持不懈的痕迹。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坚定、刚强性格相关的成语,如“坚韧不拔”、“刚毅不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阳刻的孩子,每天都坚持做作业。2. 初中生:她在比赛中遇到了困难,但她的阳刻性格使她坚持到最后。3. 高中生:作为班长,他展现出了阳刻的领导能力,带领大家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面对挑战,他展现出了阳刻的勇气,成功克服了困难。

拆字解意

阳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