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不阿
拼音shǒu zhèng bù ē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ǒu zhèng bù ē 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ㄜ
守正不阿
坚守正道,不曲从迎合。《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 宠 与 中山 相 汝南 张郴 、 东平 相 应顺 守正不阿。” 宋 陈亮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独名于汉唐》:“ 姚崇 之遇事立断, 宋璟 之守正不阿,以共成 明皇 开元 之治,亦不负君臣之遇合矣。” 明 高启 《元故婺州路兰溪州判官致仕胡君墓志铭》:“为吏絶賕请,守正不阿,明习法律而论决。” 梁启超 《论私德》二:“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
基本含义
- 坚守正道,不屈从于外力或诱惑。
详细解释
- 守正不阿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外部压力、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屈服于外界的干扰或诱惑。守正指的是坚守正义、道义和原则,不偏离正轨;不阿指的是不屈从、不妥协。
使用场景
- 守正不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困难、压力或诱惑时,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念。它适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工作、学习、生活等。无论是在职场上坚持原则,还是在学习中不受外界影响,守正不阿都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故事起源
- 守正不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晋代的一位名士名叫王导,他在官场上一直坚持正直廉政,不为权贵所动摇。有一次,王导受到了一位贵族的贿赂,但他坚决拒绝了,并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守正不阿,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成为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守正不阿的结构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守”表示坚守,持守;“正”表示正直、正义;“不”表示不、不做;“阿”表示屈服、妥协。
例句
- 1. 他一直守正不阿,不为金钱所动。2. 面对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守正不阿,坚持自己的信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正直的道路上,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屈从于外界的干扰,这就是守正不阿。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守正不阿相关的成语,比如“守株待兔”、“守口如瓶”等。这些成语都与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有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守正不阿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守正不阿,不抄同学的作业。2. 初中生:面对同龄人的诱惑,我要守正不阿,不参与不良行为。3. 高中生:在高考备战的过程中,我要守正不阿,坚持每天的复习计划。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要守正不阿,不被各种诱惑和消极影响所动摇。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要守正不阿,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受利益的驱使。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守正不阿”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