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皮苇在词典中的解释
wěi

皮苇

拼音pí wěi

注音ㄆㄧˊ 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芦苇的皮叶。 汉 班固 《白虎通·号》:“飢即求食,饱即弃餘,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外表或表面现象,与内在实质相对。

详细解释

  • 皮苇是由“皮”和“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皮”指人的外表或表面现象,“苇”指苇草,苇草的外表看似柔软,但内部是空心的。皮苇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柔软、温和,但实际上内心空虚、虚伪。

使用场景

  • 皮苇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与内在不相符,也可用于形容表面现象与实质不符的事物。可以用来表达人的虚伪、假善和伪装等负面特征。

故事起源

  • 皮苇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孔子见南郭子綦》。故事中,南郭子綦是一个道貌岸然、伪善虚伪的人,他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温和善良,但实际上却心机深沉、阴险狡诈。这个故事中的南郭子綦被比喻为皮苇,形象地展示了皮苇的含义。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内心是个皮苇。2. 这个人总是装出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实际上是个皮苇。3. 不要被他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是个皮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根苇草的外表柔软,但内部是空心的,就像一个虚伪、伪装的人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皮苇相关的成语,如“表里如一”、“虚与委蛇”等,来拓展对于人的表里不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笑嘻嘻的,但我觉得他是个皮苇。2. 初中生:她看起来很友善,但我觉得她是个皮苇。3. 高中生: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实际上是个皮苇。4. 大学生:这个人总是装出一副正直的样子,实际上是个皮苇。

拆字解意

皮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