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擗拨在词典中的解释

擗拨

拼音pǐ bō

注音ㄆㄧˇ ㄅ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分割。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王安石弃地》:“﹝ 辽国 ﹞必欲以 代州 天池 分水岭为界…… 王安石 当国,言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於是詔不论有无照验,擗拨与之。”

基本含义

  • 擗拨指挑拨离间、挑拨是非。

详细解释

  • 擗拨是由动词“擗”和动词“拨”组成的成语,意思是用言语或行动挑拨离间,制造纷争,使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使用场景

  • 擗拨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挑起争端,破坏和谐的关系。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之间的纷争,也可以用于描述国家间或团体间的矛盾。

故事起源

  • 擗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智者名叫孔子。据说,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叫子贡的人,他喜欢在师兄弟之间挑拨离间,制造纷争。孔子对此非常不满,于是用擗拨这个成语来形容子贡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搞破坏和谐的事情。

成语结构

  • 擗拨的结构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形象地描绘了挑拨离间的行为。

例句

  • 1. 他经常擗拨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中。2. 这个小人利用谣言擗拨了两个好朋友的关系,让他们不再信任彼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擗拨”联想成一个人在用手指挑拨别人的关系,制造纷争和矛盾,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擗拨的故事和相关的成语,如“擗踊拨乱”、“擗蔡拨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擗拨了我的朋友和我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和好了。2. 初中生:有些同学经常擗拨班级里的气氛,制造纷争。3. 高中生:他利用社交媒体擗拨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友谊,让他们变得互相猜疑。4. 大学生:政治上的一些人常常利用擗拨来制造社会矛盾,达到个人目的。

拆字解意

擗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