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分离焦虑症
拼音jié hòu fēn lí jiāo lǜ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节后分离焦虑症 - 概述
临近春节时,父母们会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几天,等儿女们回来后,颐享天伦之乐。节日中老人儿孙绕膝,心情舒畅,即使已患有轻度抑郁症也会有所缓解;节日过后,儿孙都回了自己家,老人又恢复平时冷清的生活,由于反差较大,抑郁情绪容易加重,这属于“节后分离焦虑症”,与节后子女相继离开有关。
现象
儿女们开始工作或者成家立业后,尤其是不与子女生活在起的老人,他们很多都是只有春节等几个节日才能和儿女团聚。因此临近春节时,他们会把一年的期盼集中在那几天,等儿女们回来后,满足天伦之乐。然而团聚几天后,儿女们要回到工作单位,开始自己的生活了。
老人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表现为精神差、没有趣味、食欲降低、失眠等,尤其是独守空巢的老人。同时不良情绪严重,抵抗力随之减弱,疾病也会乘虚而入。
现如今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来说,他们大多不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情感的需求,他们希望儿女陪在身边,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怀。所以因客观原因不能常回家的子女,应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逐渐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
应对措施
老年人千万不能封闭自己,或过多地依赖别人的照顾,要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如平时可以走出家门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等。
如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后效果不佳,老人应早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而做儿女的最好能经常回去,如果实在回不去,也要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天。
基本含义
- 指在过年或长假结束后,人们因与家人、亲友分别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详细解释
- 节后分离焦虑症是指在长假或过年结束后,人们因与家人、亲友分别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在长时间的团聚之后,人们习惯了与亲人和朋友在一起的生活,当假期结束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孤单和沮丧,甚至出现焦虑症状。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长假结束后的情绪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对离别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对平常生活的不适应。
故事起源
- 节后分离焦虑症这个成语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流行语,源自于人们在过年或长假结束后的真实情感表达。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长时间团聚之后,与亲人和朋友分别所带来的情绪困扰。
成语结构
- 节后分离焦虑症是一个由多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节后”表示过年或长假结束后,“分离”表示与亲人或朋友分别,“焦虑症”表示不安和焦虑的症状。
例句
- 1. 过年结束后,小明出现了节后分离焦虑症,他总是想念着在家人和朋友身边的时光。2. 她过年结束后,常常感到孤单和焦虑,这是典型的节后分离焦虑症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节后分离焦虑症与过年或长假结束时人们的情绪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长时间的团聚之后,突然与亲人和朋友分离,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节后分离焦虑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人们在面对离别和适应新环境时的心理反应。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心理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过完寒假后,我出现了节后分离焦虑症,不想离开家人和朋友。2. 初中生:每次过完假期,我都会感到节后分离焦虑症,不想面对学习和课业压力。3. 高中生:我在高中毕业后,经历了节后分离焦虑症,不知道未来的道路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