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婚
拼音shì bó hū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赶“世博婚” 5月1日迎结婚潮
摘要
由于众多新人想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办具有纪念意义的“世博婚”,世博会期间的申城会迎来结婚潮。为了争抢“世博婚机”,很多新款婚纱、礼服和婚庆用品都用上了世博元素,海宝蓝、中国馆红甚至取代了传统白色,成了世博年最流行的婚纱色。“世博婚”的创意不仅为新人带来一生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引领上海婚庆的潮流。
世博婚-产生背景
图为新人登上游船,开启“爱的远航”。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开始,于是许多新人都想在这一天举行具有纪念意义的“世博婚”。
2010年4月末,上海市婚姻登记中心发出通告,5月1日当天,本市各大婚姻登记部门仍对外开放。“五一”结婚办婚礼的新人比2009年同期约增加两成,多家举办婚宴的饭店爆满,很多新人临时预订了4月30日和5月4日的婚宴。
世博婚-价格
世博会期间,招募入选的中外2010对“世博新人”将在法国馆举行“世博婚典”。
2010年婚庆产业链上的婚纱照、婚宴、婚庆礼仪服务价格普遍上涨5%—10%,上海新人结“世博婚”的平均花费预计将达14.5万元,这还不包括婚房、装修、买车等一系列“大头支出”。
首饰
据悉,上海新人采购珠宝首饰的比例占调查总数的80%以上,2009年的平均采购预算为15000元左右,2010年结婚的新人仅珠宝一项估计没有2万元拿不下来。
婚宴
从婚展上各家五星级酒店推出的婚宴菜单来看,价格较2009年增长了5%—10%,尽管如此,由于结婚旺年恰逢世博年,从5月至10月沪上很多知名酒店的双休日婚宴会场仍然被预订得所剩无几。
上海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金培华称,在传统观念作用下,婚宴开支所占的比重将更加明显。所以后金融危机加上世博会的双重刺激,上海婚宴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在所难免。
多元化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的新人在婚博会上“下单”,作为主办方的上海市商务委联合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婚庆行业协会、上海摄影业行业协会等18个行业协会,齐推现场订单赠礼,比如婚纱摄影单笔定金满1000元送150元、结婚珠宝单笔定金满10000元送200元、喜糖百货单笔定金满1000元送120元小家电等。
现代婚博会还首次推出了“先行赔付”的展会售后服务,如果消费者在展会后遇到消费疑问或质量问题,主办方将连同相关行业协会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咨询及商户协调工作,并在必要时根据规则进行先行赔付。
世博婚-商业元素
2010年3月5日,上海现代婚博会和春季中国(上海)婚博会一起同时在申城打起了擂台。从限量的世博珍藏版克拉钻,到别致的世博婚庆个性系列邮票,随处可见创意十足的世博元素,为计划举行“世博婚”的准新人们带去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此外,与世博会相结合的婚礼,已成为2010年申城婚庆市场的一大亮点,受这一潮流的影响,“海宝蓝”取代了过往的“中国红”、“浪漫紫”,在婚庆主打色调中愈发显得独树一帜。
世博婚-影响
据上海婚纱展主办方透露,打算在世博年结婚的上海新人预计将达15万人,由此可拉动婚庆消费150亿元以上。
基本含义
- 指婚姻中男方年龄较大,女方年龄较小,差距较大的婚姻关系。
详细解释
- 世博婚是由“世博”和“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世博”指的是世界博览会,象征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婚”则代表着婚姻关系。这个成语指的是男方年龄较大,女方年龄较小,差距较大的婚姻关系。它主要用来形容男女双方年龄差距悬殊的情况。
使用场景
- 世博婚一般用来形容男方年龄较大,女方年龄较小的婚姻关系。它可以用于正面描述,表示两人在年龄差距下的幸福婚姻;也可以用于负面描述,表示两人在年龄差距下的不和谐婚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讨论婚姻关系、年龄差距等话题。
故事起源
- 世博婚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用来描述男女双方年龄差距较大的婚姻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世博婚这个成语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语结构
- 世博婚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们结了世博婚,男方已经五十多岁了,女方才二十出头。2. 这对世博婚夫妻看起来年龄差距很大,但却非常恩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世博”与“婚”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世界博览会上,有一对男女正在举行婚礼,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这就是世博婚。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婚姻关系。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婚姻相关的成语,如“姻缘”、“婚姻大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的婚姻是世博婚,男方很老,女方很小。初中生:他们的世博婚看起来很奇怪,但他们非常幸福。高中生:她们的婚姻是一场世博婚,男方年纪大,女方才刚成年。大学生:他们结了世博婚,男方已经退休了,女方刚毕业。成年人:他们的婚姻是世博婚,男方年纪大,女方年轻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