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基准利率
拼音cún dàikuǎn jīzhǔ lìlǜ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存贷款基准利率
存贷款基准利率-特征
存贷款基准利率特征
1.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2.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债
国债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中国目前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第一,国债的信誉最高。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其征税权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务,只要不发生政治危机,国债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在所有金融产品中信誉最高、风险最低,被誉为“金边债券”。无论在投资实践中,还是在理论分析中,要选择无风险利率,非国债利率莫属。
第二,国债市场是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进入流通市场的国债成为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各类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选择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满足基准利率的基础性要求,能有效地传递市场信号和调控信号。
第三,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国债期限品种结构的多样化,使国债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突破;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国债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债流动性明显增强。国债市场的发展使国债利率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在国债发行市场的投标、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会考虑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国债利率已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基准利率的角色。
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政策
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第2项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中国的利率分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基准利率是中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比如,1987年针对温度回升的经济空气,国务院提出“压缩经济空气”,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央银行明确提出“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从第四季度起,将年度性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1988年第四季度,面对经济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一系列旨在紧缩银根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包括继续提高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年度性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由6‰分别提高为6.9‰和6.3‰,以控制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又如,1995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于元月一日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在原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
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
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
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9月份的经济数据尚未公布,货币当局就果断出手,这多少有点打破“常规”。
基本含义
-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指银行对于存款和贷款所设定的利率。它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指标,对于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详细解释
-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设定的基准利率。它包括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部分。存款基准利率是银行对存款所支付的利息,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
使用场景
- 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它影响着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对于个人和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来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故事起源
-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一个复合词语,由存款、贷款、基准和利率四个词组成。
例句
- 1. 银行最近调整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导致贷款利率上升。2.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了影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存贷款基准利率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记忆:存款、贷款、基准和利率。可以通过与存款和贷款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例如想象自己存款或贷款时需要考虑的利率问题,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化对于个人和企业的财务决策非常重要。可以深入研究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各种金融产品的利率机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说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我们存钱会有更多的利息。2. 初中生:我听说银行贷款利率上涨了,家里的装修计划要重新调整了。3. 高中生:我在经济课上学到,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很大。4. 大学生:我正在研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