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枲
拼音jū xǐ
注音ㄐㄨ ㄒ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丧服。 唐 韦缜 《韦夫人王氏墓志》:“恩尽苴枲,悲长霜露。”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态度冷漠、无动于衷。
详细解释
- 苴枲一词源自于古代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苴枲是一种动物,它的眼睛总是睁得很大,但却无法辨别事物,对周围的一切都毫不关心。因此,“苴枲”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无动于衷。
使用场景
- 苴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困难或问题漠不关心,不愿意帮助或表现出任何关怀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事件毫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苴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苴枲,是一种眼睛总是睁得很大,却无法辨别事物的动物。故事中的苴枲总是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因此,这个成语就形容了一个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态度冷淡的状态。
成语结构
- 成语“苴枲”的结构是“苴”和“枲”两个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困难总是苴枲不理。2. 她对这件事情毫不关心,完全是个苴枲。3. 这个人的态度太苴枲了,完全没有任何同情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苴枲”联想成一个睁大眼睛的动物,但却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通过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记住“苴枲”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苴枲这个成语可以引发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关注和关心,不要成为一个苴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见别人受伤了,却苴枲地走开了。2. 初中生:她对班级的事情总是苴枲不理,不愿意参与讨论。3. 高中生:他对国家大事苴枲不理,只关心自己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