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绦
拼音zào tāo
注音ㄗㄠˋ ㄊㄠ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皁絛”。黑色的丝绳。《金史·舆服志下》:“ 明昌 六年制,文武官六贯石以上及廕者,许用牙领紫圆板,皁絛罗带。”
基本含义
- 指黑色的绳子,比喻清廉正直的品质。
详细解释
- 皂绦是由黑色的丝线或麻线编织而成的绳子,因其颜色深黑,所以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质纯正、廉洁正直。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不受任何诱惑和腐化。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公务员、政治家、法官等职业中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作风。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金钱、权力的诱惑时能够保持自己的清廉正直。
故事起源
- 皂绦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在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张杰的人,他是刘备的部下,为人正直廉洁,不贪图权力和金钱。他的品德高尚被人们赞美为“皂绦”,后来这个词就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词是“皂绦”,没有修饰词。
例句
- 1. 他虽然贫穷,但一直保持着皂绦的品质。2. 这位法官廉洁正直,堪称皂绦之徒。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皂绦的颜色,黑色代表纯正、正直。可以用黑色绳子来代表皂绦,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廉洁正直相关的成语,如“清廉正直”、“廉洁奉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皂绦之徒,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那些皂绦之徒学习,保持自己的品德高尚。高中生:他在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皂绦般的正直,令人敬佩。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把皂绦之德传承下去,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