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执中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ízhōng

执中

拼音zhí zhōng

注音ㄓㄧˊ ㄓ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 ◎ 执中 zhízhōng
    [impartial] 公平适中,不偏不倚
    执中之说

详细解释

  • (1).谓持中庸之道,无过与不及。《书·大禹谟》:“维精维一,允执厥中。”《孟子·尽心上》:“ 子莫 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赵岐 注:“执中和近圣人之道。”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中以为本。”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
    (2).持平;不偏不倚。《韩诗外传》卷二:“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基本含义

  • 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详细解释

  • 执中是指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偏激、不偏颇。中庸即指儒家思想中的中道思想,主张避免极端,求得平衡。执中意味着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稳定和平衡,不被过度情感或极端观点所左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态度,指对待事物保持稳定和平衡的态度。可以用来表达对于争论、纷争等问题持中立、客观的立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生活、工作等方面持平衡、稳定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则关于孔子的故事与执中有关。故事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如何实践中庸之道,孔子回答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个故事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即保持稳定和平衡的态度。

成语结构

  • 执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执”意为坚持,第二个字“中”意为中庸、平衡。

例句

  • 1. 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能够执中不偏,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2. 在争论中,我们应该保持执中的态度,客观地看待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执中”,执音近似于“执”,中音近似于“中”。可以想象一个人坚定地执着于中庸之道,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以及其他与坚持中庸有关的成语,如“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德行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执中,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感受。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中,我一直保持执中的态度,不偏不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面对各种选择,我会执中不偏,不被外界的影响所左右。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执中,不偏激地看待问题,保持平衡和理性的思考。

拆字解意

执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