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典
拼音fá diǎn
注音ㄈㄚˊ ㄉ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据以治罪的法典。 南朝 齐 萧子良 《密启武帝文》:“若罚典惟加贱下,辟书必蠲世族,惧非先王立礼之本。”
基本含义
- 指对文书或文件进行修改、删改、涂抹等,以示惩罚或纠正错误。
详细解释
- 罚典源于古代文书制度,官员在处理案件时,若发现文书有错误或不当之处,会对其进行修改、删改、涂抹等,以示对错误的惩罚或纠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错误或不当之处进行修改、纠正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对不合规定的文件进行修改、涂改等操作。
故事起源
- 据说,罚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处理案件的时候。当时,官员在处理案件时,若发现文书有错误或不当之处,会对其进行修改、删改、涂抹等,以示对错误的惩罚或纠正。这种处理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成语,即罚典。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罚”是动词,表示惩罚;“典”是名词,表示文书、文件。
例句
- 1. 他在办公室里罚典了很多文件,以示对错误的惩罚。2. 老师看到学生的作业有很多错误,就罚典了他们的作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罚典”与对错误进行惩罚或纠正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书、文件相关的成语,如“批文”、“涂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看到我的作业有错误,就罚典了我的作业。2. 初中生:为了纠正错误,我们要对文书进行罚典。3. 高中生:在处理案件时,官员会对不合规定的文件进行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