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屈
拼音áo qū
注音ㄠˊ ㄑㄩ
繁体
基本解释
拗口难读。 清 孙梅 《四六丛话》卷三二:“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拗口、晦涩难懂。
详细解释
- 聱屈是由“聱”和“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聱指言辞拗口、晦涩,屈指难以解释。这个成语形容言辞难以理解、晦涩难懂。
使用场景
- 聱屈一词常用于形容文章、讲话或思维方式晦涩难懂,难以理解的情况。可以用于文学评论、教育讨论等场合。
故事起源
- 《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去请教庄子,庄子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回答他,使他感到非常困惑。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晦涩难懂的言辞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聱屈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的顺序不可颠倒。
例句
- 1. 这篇文章写得太聱屈了,我看不懂。2. 他的演讲总是聱屈,听得人云里雾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聱屈”联想为“傲骨”,表示言辞高傲、拗口难懂。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晦涩难懂的成语,如“晦涩”、“深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书的内容太聱屈了,我看不懂。2. 初中生:老师讲的数学题太聱屈了,我听不明白。3. 高中生:这篇文章措辞太聱屈了,读起来很费劲。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讲座内容太聱屈了,我跟不上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