堞楼
拼音dié lóu
注音ㄉㄧㄝ ˊ ㄌ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堞楼 diélóu
[city gate tower;tower over a city gate] 城楼
已乃发前兵备道曾化龙所制火药火器贮堞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详细解释
城楼。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及城而垣门已塞, 三寳 登堞楼,跃而下,餘亦相继随之。” 李天佑 《回忆天津战役·雄师入关》:“古老的堞楼,巍峨的城墙,雄伟的双重城门,雄踞在漠北,镇守着万里江山。”
基本含义
- 指城墙上的楼堞,比喻站得高,看得远。
详细解释
- 堞楼是指古代城墙上的楼堞,用于防守和观察敌情。成语“堞楼”比喻一个人站在高处,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周围的情况,比喻眼光远大,见识广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远见、眼光独到,能够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和事物,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故事起源
- 古代城市的城墙上常常建有堞楼,用于防守和观察敌情。成语“堞楼”借用了这个形象,比喻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堞楼而望秦军,谓其曰:‘此乃天下之精锐,犹未可当也。’”意思是项羽站在堞楼上观察秦军,认为他们是天下的精锐,自己还不能与之抗衡。
成语结构
- 堞楼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站在堞楼上,眺望远方的山川,心情格外舒畅。2.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总是能够站在堞楼上,看到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意思与城墙上的观察楼堞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想象自己站在堞楼上,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城墙的建筑和防御体系,以及古代军事防御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成语背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站在堞楼上,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2. 初中生:老师站在堞楼上,向我们讲解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3. 高中生:我们需要站在堞楼上,看清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