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仁
拼音yī rén
注音ㄧ ㄖ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晋书·隐逸传·龚玄之》:“ 譙国 、 戴逵 、 武陵 、 龚玄之 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託迹同 吴 燕,依仁似 越 禽。”
基本含义
- 以仁爱为依托,以仁德为准则
详细解释
- 依仁是由“以”、“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以仁爱为依托,以仁德为准则,表示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以仁德为行为准则。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仁爱之心、善良待人的品德。
故事起源
- 依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颜渊》篇。孔子曾对颜渊说:“吾有依乎,无我求者。”意思是说,我有人依靠,没有人求助于我。这里的“依”即指依赖,而“仁”则表示仁爱。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成语“依仁”。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一直以仁爱为准则,所以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2. 在困难时期,他依仁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依仁”与“依人”谐音,以人为依托,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仁爱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无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依仁地帮助同学们。2. 初中生:我们应该依仁地对待弱势群体。3. 高中生:大家应该依仁地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4. 大学生:我们要依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