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牙枣在词典中的解释
zǎo

牙枣

拼音yá zǎo

注音ㄧㄚˊ ㄗ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枣的一种。其形尖长似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秋》:“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集解﹞引 寇宗奭 曰:“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微酸而尖长。”

基本含义

  • 指用来糊口、度日的东西,比喻勉强维持生计。

详细解释

  • 牙枣,原指古代穷人为维持生计而用牙齿嚼食的干燥梅子或枣子。后来,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泛指勉强维持生活的东西或收入。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计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古代贫苦人家为了填饱肚子,常常只能用牙齿嚼食干燥的梅子或枣子。因此,牙枣成为了用来比喻勉强维持生计的象征。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工资很低,每个月只能靠牙枣度日。2. 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他靠卖些小商品勉强维持生计,真是吃着牙枣过日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咬着牙齿吃干燥的枣子,表达勉强维持生计的艰难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勉强糊口”、“朝不保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的工资不高,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吃牙枣过日子。2. 初中生:这个家庭生活困苦,只能依靠一些牙枣来勉强维持。3. 高中生:他毕业后没有找到好工作,只能吃牙枣过日子,希望能早日改变现状。

拆字解意

牙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