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族
拼音shuā shuā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刷刷族,在许多高校中,一次就通过英语四、六级,但为了追求高分而继续报考,以求“刷新”成绩的“刷刷族”并不少见,甚至有同学还发帖扬言要刷到"600+"才会金盆洗手。用不断攀升的成绩,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对于一部分“G族”(GRE考生)和“T族”(托福考生)来说,“刷”分仅仅是为了“找自信”。
详细解释
简介
在大学校园里,“刷刷族”们在一个个骄人成绩中寻求自我突破,却也刺痛了那些为求过关,屡次参考却屡次受挫的考生们的敏感神经。只要在考场上一想到这些人,她的自信心就全没了,总觉得再怎么努力也考不过去。同样是第二次在六级考试中落败,和身边的“刷刷族”一同走进考场,还会面对比心理压力更为残酷的现实。
现象
王小东是南开大学的大三学生,他和他的3个室友如今都已是拥有两次刷分经验的“刷刷族”。
第一次毫无准备地“裸考”六级,王小东竟然意外地通过了生死线,不过480分的成绩实在拿不出手,他决定好好复习半年再考个高分。看到同一屋檐下的哥们儿暗中准备“刷”成绩,寝室里的另外两名同学也“不甘堕落”。
成绩报告单还没拿到手,就再次报名参加六级考试,开始苦练听力、做阅读、背作文,为“刷”到高分而努力。
在许多重点高校中,一些宿舍的室友俨然结成刷分联盟,大家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加油打气,一起为“漂亮”的成绩单将刷分进行到底。而据某知名教育网站做过的一次四、六级考前调查,过半数考生参加过3次以上四、六级考试,这其中有不少就是“刷刷族”。
刷分理由
虽然多数学校已经不再把四、六级成绩与学位证挂钩,但“刷刷族”还是各有各的刷分理由。
马上就要开始找工作了,现在不少用人单位都挺看重四、六级成绩,希望高一点分数能给我找工作带来一些优势。天津大学的陈翱这样解释自己的刷分理由。
自从四、六级以成绩报告单代替合格证书后,一些分数在合格线周围“徘徊”的考生开始产生危机意识,竞相加入“刷刷族”的行列,试图用不断攀升的成绩,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按照规定,只有四级分数在550分以上,或六级分数在520分以上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下次的口语考试。口语考试的报考资格线比合格线高出100多分,所以许多“刷刷族”都是奔着所谓的“口语证情结”,迫不得已“刷”成绩。
影响
在四、六级的计分体制中,会有一个参照全体考生总体成绩处理分数的过程,那些‘刷刷族’拉高了平均水平,我们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在全国英语四、六级大学考试委员会发布的计分方法说明中明确写着,“四、六级考试的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常模转换等数据处理后,将报道为均值500、标准差70的常模正态分”,也就是说,考生最终的成绩将是其此次成绩在所有考生中所占位置的具体体现。而思嘉所担心的,就是“刷刷族”占据了高分基础后,对这一转换过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六级考试本应是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刷刷族’仅为取得高分反复报考,会让考试有失公平。
限制
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对在校大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次数做出过相关规定。目前除了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极少数学校发布过“限考令”,要求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统考的学生不得重复报考外,其他多数高校对“刷刷族”的存在合理与否均没做出过任何规定。
基本含义
- 指那些狂热地追求刷屏、刷存在感的人。
详细解释
- 刷刷族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由“刷”和“刷族”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刷”指的是频繁地浏览或刷新信息,而“刷族”则指的是一群人或特定群体。刷刷族一词用来形容那些痴迷于刷屏、刷存在感的人,他们经常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追求短暂的满足感和关注度。
使用场景
- 刷刷族一词常用于描述那些整天沉迷于刷微博、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人。他们喜欢疯狂地刷屏,追求关注度和点赞数,但却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物和真正的人际交往。
故事起源
- 刷刷族一词的起源较为普遍,没有明确的故事或来源。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行为衍生而来的,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刷刷族这一词汇逐渐流行起来。
成语结构
- 刷刷族由两个相同的“刷”字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刷屏的频繁和痴迷程度。
例句
- 1. 他整天沉迷于社交媒体,简直成了一个刷刷族。2. 别再刷屏了,你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刷刷族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刷刷族这个词语。可以将“刷刷”联想成频繁刷屏的声音,这样有助于记忆该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刷刷族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整天玩手机,成了一个刷刷族。2. 初中生:我班上有几个同学总是刷微博,真是一群刷刷族。3. 高中生: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成了刷刷族,缺乏实际的社交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