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边纸
拼音máo biān zhǐ
注音ㄇㄠˊ ㄅㄧㄢ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毛边纸 máobiānzhǐ
[Chinese writing paper made from bamboo] 一种用竹纤维制成的纸,淡黄色,适合用毛笔书写
英文翻译
1.【化】 bamboo paper
详细解释
一种用竹纤维制成的手工纸。原产我国 江西 、 福建 等省。色浅黄,质细,适合毛笔书写和印刷古籍。为我国旧时用途最广的纸。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黄毛边纸五百七十张,蓝毛边纸四千九百十二张。” 张抗抗 《国殇》:“﹝老人﹞连忙坐起来,铺开一刀毛边纸,磨好墨汁,摆出了一副平时吟诗作赋的架势。”亦省作“ 毛边 ”。 叶德辉 《书林清话》卷七:“﹝《毛凤苞传》云﹞延名士校勘,开雕十三经、十七史、古今百家及从未梓之书。所用纸岁从 江西 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絶。”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已将毛边、白宣各一种,寄给 东京 印局。”
基本含义
- 指书写或打印时,纸张四周的边缘没有被修整齐,呈现出毛糙的状态。比喻文章或作品质量低劣,不够精细。
详细解释
- 毛边纸是由于纸张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被修整而形成的。在古代,纸张制作技术还不够发达,因此在书写或打印时,纸张的边缘往往会显得不平整,出现毛糙的情况。这种纸张质量较差,不够精细,因此成语“毛边纸”也常用来形容文章或作品的质量低劣,不够精细入微。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章、作品或表达方式的质量差,不够精细。可以用于文学评论、评价作品的批评等场景。
故事起源
- 关于“毛边纸”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可能是根据古代纸张制作技术不完善,纸张边缘常常呈现出毛糙状态而来。
成语结构
- Subject + 毛边纸
例句
- 1. 这篇文章的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毛边纸。2. 他的绘画水平还不够高,作品总是给人毛边纸的感觉。3. 这个表达方式太粗糙了,就像是用毛边纸写的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纸张边缘毛糙的形象,来记忆“毛边纸”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张纸的边缘有很多杂乱的毛发,给人一种粗糙不平的感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纸张制作的历史和技术,以及纸张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被老师批评说是毛边纸,我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2. 初中生: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不够精细,就像是用毛边纸写的一样,没有吸引力。3. 高中生:他的演讲稿没有经过充分的修改,给人一种毛边纸的感觉,缺乏严谨性。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论证过程不够严密,内容显得有些毛边纸,需要进一步完善。5. 成年人:这个产品的设计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毛边纸,完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