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诡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guǐ

诡伏

拼音guǐ fú

注音ㄍㄨㄟˇ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奸诈而隐藏不露。《南齐书·王晏传》:“频授蕃任,輒辞请不行,事似谦虚,情实诡伏。”《隋书·东夷传·高丽》:“性多诡伏。” 元 虞集 《王诚之墓志铭》:“疑似之踪,诡伏之姦,孰死孰生,一决以天。”

基本含义

  • 指隐藏诡计,暗中伏击。

详细解释

  • 诡伏是由动词“诡”和动词“伏”组成的成语。诡指阴险、狡猾,伏指隐藏、埋伏。诡伏的基本含义是指暗中施展诡计,以伏击对方。

使用场景

  • 诡伏常用于描述某人在战斗、竞争或策略中使用诡计,暗中伏击对手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某人暗中设计陷害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关于诡伏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田忌在与赵国举行马赛比赛时,故意选择了一匹老马与赵国的优秀马进行比赛。在第一场比赛中,田忌故意控制马速,保留实力。第二场比赛中,田忌选择了一匹稍好的马,但仍然控制速度。最后一场比赛中,田忌选择了一匹最好的马,并全力以赴。通过这种诡计的伏击,田忌最终赢得了比赛。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比赛中诡伏对手,最后取得了胜利。2. 这个计划太诡伏了,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诡伏”与“隐藏诡计,暗中伏击”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人,突然出现并施展诡计,伏击对手。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战争、竞争、策略相关的成语,如“出奇制胜”、“暗度陈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游戏中使用了诡伏的策略,赢得了比赛。2. 初中生:小说中的主角通过诡伏对手,成功地解决了危机。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战争中使用了诡伏的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拆字解意

诡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