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假日效应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àxiàoyìng

假日效应

拼音jià rì xiào y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按中国传统惯例,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国内黄金周到来之际,众多商业股都或多或少展现一波相当可观的节前冲动。随着“假日效应”带来的消费热情提高,相关行业公司盈利或迎来季节性的高增长。

    假日效应-现象

    随着2010年“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假日效应”(Holiday effect)主题被不少券商策略提及。

    在市场系统性机会尚难寻觅,而小盘股泡沫又比较明显的背景下,现阶段场内资金比较注重对短期题材的炒作。随着2010年“十一”黄金周的临近,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假日效应”相关板块能成为市场下一个兴奋点。

    假日效应-影响

    如果仅从最直观的影响看,“假日效应”的受益者应为餐饮旅游、商业贸易以及食品饮料等典型的消费类股票,随着“假日效应”带来的消费热情提高,相关行业公司盈利可能会迎来季节性的高增长。

    假日效应-数据

    从最近三年(2007年—2009年)的市场统计来看,消费板块在“十一”长假之前的两周,并不能带来突出的超额收益。

    统计显示,2007年9月17日至9月28日,全部A股算术平均涨幅(以下统计口径相同)为2.52%,而餐饮旅游类股票平均下跌了0.02%,商业贸易板块平均上涨1.44%,均未跑赢市场整体水平;相对而言,仅有食品饮料板块表现不错,上涨了3.92%。

    2008年9月12日至9月26日,全部A股上涨了4.06%,而餐饮旅游板块仅上涨0.43%,食品饮料板块上涨2.10%,商业贸易板块上涨3.24%,消费类股票均跑输整体市场。

    2009年9月17日至9月30日,全部A股下跌9.70%,餐饮旅游板块下跌12.61%,大幅跑输市场;食品饮料板块和商业贸易板块分别下跌了7.86%与7.80%,体现出了相对的防御性。

    假日效应-投资分析

    通过对过去三年的统计不难发现,在长假之前的两周,传统的消费类股票整体上并未显示出获取较大超额收益的概率。在整体市场上涨的时候,此类股票很难大幅跑赢市场,而整体市场下跌的时候,相关个股虽然能体现出一定防御性,但并不能带来绝对收益。由此看,如果仅从时间角度把握“假日效应”,其投资效果可能并不会太好。

    有分析人士指出,鉴于目前(2010年9月)宏观经济仍处于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建议投资者对消费类股票保持密切跟踪;如果仅凭借对“假日效应”的预期而盲目追高估值风险较大的股票,显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基本含义

  • 指在假日或节假日前后,人们对工作或学习的效率下降,产生懒散情绪的现象。

详细解释

  • 假日效应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成语,它描述了人们在假日或节假日前后,由于放松心情和放松身体,导致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长假或重要节日之前,人们因为期待假期的到来而产生懒散情绪,导致工作态度不端正,效率低下。

使用场景

  • 假日效应常常被用于描述人们在假期前后的状态。例如,当公司员工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前几天表现出懒散情绪,工作效率下降时,可以说他们受到了假日效应的影响。另外,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几天也容易出现假日效应,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故事起源

  • 假日效应的起源并无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人们生活中的观察和总结而来的。人们在长期的工作或学习后,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一段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在假日到来之前,人们往往会因为期待假期的到来而产生懒散情绪,导致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

成语结构

  • 假日效应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假日”表示放假的时间,而“效应”表示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例句

  • 1. 春节前的几天,公司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大家都受到了假日效应的影响。2. 考试结束后的几天,学生们因为放松心情而出现了假日效应,学习效率大幅下降。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假日效应”这个词语,可以将其拆分为“假日”和“效应”两部分来记忆。可以想象在假日前后,人们的效率下降,产生了一种效应,即“假日效应”。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假日效应”相关的成语,如“开工大吉”、“开学大吉”等,它们都与假期或重要事件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假前的几天,我们班的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了,我觉得我们受到了假日效应的影响。2. 初中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几天,同学们都变得很懒散,大家都受到了假日效应的影响。3. 高中生:暑假前的几天,同学们都对学习不太上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受到了假日效应的影响。

拆字解意

假日效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