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毛瑟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o

毛瑟

拼音máo sè

注音ㄇㄠˊ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毛瑟枪 ”的省称。 清 胡燏棻 《上变法自强条陈疏》:“就近年新製而论,步枪以曼里夏毛瑟小口径为佳。”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心思、意图、动作等犹如毛瑟枪一样快速、敏捷、灵活。

详细解释

  • 毛瑟是一种德国生产的冲锋枪,以其快速射击和灵活机动而闻名。成语“毛瑟”借用了这个枪支的特点,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意图、动作等敏捷、迅速、灵活。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行动灵活的情况。常用于赞美某人的机智、聪明才智。

故事起源

  • 成语“毛瑟”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小说中,关羽在长坂坡与曹军作战时,曹军将领于禁使用毛瑟枪瞄准关羽。关羽察觉到危险,立即闪避,避免了被击中。后来,人们用“毛瑟”来形容关羽机智敏捷的行动。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反应真是毛瑟,一下子就躲开了那个球。2. 她的思维像毛瑟一样灵活,总能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想象关羽机智地闪避毛瑟枪的情景,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关羽的故事,以及毛瑟枪的历史和特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毛瑟”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反应真是毛瑟,像闪电一样快。2. 初中生:她的思维像毛瑟一样灵活,总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高中生:他的行动真是毛瑟,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