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疏率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

疏率

拼音shū lǜ

注音ㄕㄨ ㄌ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疎率”。1.爽朗直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大将军 自目高朗疎率,学通《左氏》。”《南史·张稷传》:“性疎率,朗悟有才略。” 明 唐顺之 《祭丘思庵文》:“余以疎率,果非适用,屡进屡黜。”
    (2).粗疏轻率;粗略草率。《北齐书·祖珽传》:“ 珽 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 明 方孝孺 《答俞子严书》之二:“又性钝劣,不善记忆……加以疎率,措虑不密,於书惟取其道理大意所在,不復检顾细微。” 清 林则徐 《批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请照候验会禀》:“此次该牧等承办夷务,疎率不合之处,已於前稟缕晰批明矣。”
    (3).指松散,不紧密。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章九:“ 宋玉 的其他诸作,除《招魂》外,自《风赋》以下,便都有些靠不住。一则他们的文体是疏率的,与《九辩》之致密不同。”
    (4).简单随便。

基本含义

  • 疏忽大意,不细心。

详细解释

  • 疏率是指人在处理事情时粗心大意、不细心。这种状态下的人常常因为疏忽而引发一些错误或问题。疏率的人往往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待事情不够认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使用场景

  • 疏率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的粗心大意,或者提醒他人要注意细节,避免疏忽。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学习、生活等。

故事起源

  • 疏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官员因为粗心大意而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导致了一场灾难。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后,人们就用“疏率”来形容那些不细心、粗心大意的人。

成语结构

  • 疏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疏”和“率”。其中,“疏”表示粗心大意,不细心;“率”表示行动迅速,没有耽搁。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在行动时粗心大意,不细心。

例句

  • 1. 他的疏率导致了整个项目的延误。2. 由于疏率,他在考试中犯了很多低级错误。

记忆技巧

  • 要记忆疏率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疏忽”和“大意”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粗心大意,不细心的样子,然后将“疏忽”和“大意”与疏率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除了疏率这个成语,还有一些相关的成语也可以学习,例如“粗心大意”、“马虎”等。这些成语都描述了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不够细心、粗心大意的状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疏率地忘记带作业本去学校了。2. 初中生:他因为疏率地忘记带钥匙,被锁在了家里。3. 高中生:我在考试中太疏率了,因为粗心大意错过了很多分数。

拆字解意

疏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