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衙推在词典中的解释
tuī

衙推

拼音yá tuī

注音ㄧㄚˊ ㄊ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 (1).官名。 唐 时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 唐 韩愈 《祭鳄鱼文》:“维年月日, 潮州 刺史 韩愈 ,使军事衙推 秦 济 ,以羊一、猪一投恶谿之潭水,以与鱷鱼食而告之。”《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人。”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朱崖迁客》:“ 唐 韦执谊 自宰相贬 崖州 司户,刺史命摄军事衙推。”
    (2). 五代 、 宋 时以称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庄宗 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篋,令 继岌 破帽相随,似后父 刘叟 以医卜为业也。后方昼眠, 岌 造卧内,自称 刘衙推 访女。后大恚,笞 继 岌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陈亚 诗云:‘ 陈亚 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 李衙推 。’ 李 乃 亚 之舅为医者也。今北人谓卜相之士为巡官。巡官, 唐 、 五代 郡僚之名。或谓以其巡游卖术,故有此称。然北方人市医皆称衙推。”

基本含义

  • 指官员推卸责任,不履行职责。

详细解释

  • 衙推是由“衙门”和“推卸责任”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衙门是古代官府的意思,推卸责任则指官员不承担自己应尽的职责。衙推成语的意思是指官员敷衍塞责,将本应履行的职责推给别人,不负责任。

使用场景

  • 衙推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人。可以用于形容官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敷衍塞责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人不承担责任,推卸责任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衙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官府衙门中的官员。在古代,官员们需要处理各种案件和事务,但有些官员却不愿意费心费力去办事,于是就常常推卸责任。因此,人们就用“衙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衙推成语由两个词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位官员总是衙推,从来不解决实际问题。2. 他对下属的工作总是衙推,从不承担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衙推这个成语:1. 将“衙门”和“推卸责任”这两个词联想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场景,如一个官员在衙门前推卸责任。2. 可以将衙推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帮助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衙推相关的成语,如“推诿托责”、“推诿责任”等,以扩展对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扫地,我却衙推说没时间。2. 初中生:他明明是队长,却总是衙推不愿意带领大家训练。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履行职责,而不是衙推不负责任。

拆字解意

衙推词语造句